Author
Tracy Yang
科莫多龍僅存在於印尼科莫多島、林卡島、吉利莫通島以及弗洛勒斯西部和北部的某些沿海地區。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蜥蜴,雄性有時體重超過90公斤,身長超過 3 米,是有毒的掠食者,被牠們咬到,則傷口無法凝血,肌肉麻痺,將漸漸休克並失去知覺。
1988年被指定為世界遺產;1992年劃設為國家公園;2013年被列為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。科莫多龍因為稀有,而獨具觀光吸引力,當地政府便開始以其發展起生態旅遊事業。
然其生態旅遊之操作,非常不可思議,首先打破居民長久以來與龍共處的種間情誼,認為科莫多島是為科莫多龍而命名,便是為科莫多龍而存在,將幾個島依據用途重新畫分區域,包括核心區、旅遊利用區、住房特區…等,而居民被迫遷移到特定區域居住,並限制其活動範圍與謀生方式。

圖片來源 : Pannell, S. (2013). Nature and culture in a global context: A case study from World Heritage Listed Komodo National Park, eastern Indonesia. Terra Australis, 36, 53-63.
除此之外,印尼政府進一步將公園的管理私有化,由特定外來的公司與協會偕同國家公園管理局進行管理,並由公司保有收取各種遊客費用的權利(而不是在地居民),公司還與當地軍警合作,嚴密監控居民遵守公園的分區制度,引起居民的不滿,批評和抵制活動不斷。
永續發展三要素(社會、環境、經濟)缺一不可,不以在地社區為基礎,未均衡顧及”社會面”,注定該事業無法永續發展。由私人公司偕同管理的作法僅維持5年(2004-2008),就因與在地民眾的衝突而告終。
直至2017年,每月遊客人數高達上萬人,為控制人數,決定以價制量,2021年將科莫多島指定為高級旅遊區,預計將入園費自10美元提高至1000美元,並發放“自然旅遊商業許可證”給一些私營公司,再度出現利益集團剝奪公有財產,而社區居民無權參與旅遊費用收取的情況,民眾再度提出訴求,要求政府取消所有企業特許權,並與社區合作實現以社區為基礎的生態旅遊。當時正值疫情期間,高級旅遊區的規劃再度因民眾反彈而無疾而終。
未尊重在地居民的事業,注定無法永續發展,疫情過後,科莫多龍的觀光活動再度開放,可以確定的是,入園收費仍維持在10美元,且所幸目前也並未由特定私人企業掌握生態旅遊經營權。
諸羅樹蛙保育聯盟組織的推動,就是希望促成由地方居民為操作主體的生態旅遊,不是單一社區,而是跨社區的聯盟組織。曾經思考過是否要成立諸羅樹蛙生態保育協會,但是考量一但成立協會,便會有對應的組織架構,並由組織之領導人及與其有相同理念的支持者決議協會的相關事務。與其由部分人決定保育事務,或是因上位者的更替,隨時改變保育工作方針並非好事,因此,我們並未選擇成立協會,而是以保育聯盟來共謀樹蛙大事,希望所有願意為諸羅樹蛙保育貢獻一己之力的在地社區夥伴,都可以一起來出力出意見喔!
綠色保育標章是由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所推動,推廣以友善自然的方法耕種,其認證類別可選擇以特定類別物種或特定棲地營造,共有七大類 : 保育類動物、稀有性物種、紀念性物種、指標性物種、水域棲地、陸域棲地、多樣化棲地環境。
農會推廣股林嘉振先生的自家筍園,便是取得綠色保育標章的大林在地代表之一,其實除了綠色保育標章,他的筍園也取得林保署友善諸羅樹蛙棲地標章,堪稱雙冠王! 除了他之外,林勝瑋的林爸優質農產、蘇家昌的家昌筍園、蔡盈堡、許耘嘉、謝汶勳等農友,也都同樣是有保育樹蛙的筍園雙冠王認證喔!
除了筍園的認證之外,大林鎮尚有以其他作物取得認證者 : 蘇明炎的漿果類作物(保育諸羅樹蛙)、林添露護生農場漿果類作物(多樣化棲地)、簡家盛的米與漿果類作物(多樣化棲地)、簡文科的田彎彎農場黃梔子等多樣化作物(多樣化棲地)。
截至2024年5月31日,大林鎮共有11位農友的農園取得綠色保育標章。

什麼是諸羅樹蛙友善棲地呢? 雖然諸羅樹蛙多數住在竹林裡,但並非有竹林就有蛙喔!
想要保育諸羅樹蛙,要先保育牠們的棲地,為了營造諸羅樹蛙喜愛的棲地,以及有助於牠們順利繁衍下一代的環境,林保署嘉義分署自107年起,便透過上林社區發展協會及2、3位農友開始嘗試建置樹蛙友善棲地,友善棲地具有4個管理原則,包括 :
維持林下落葉層,提供諸羅樹蛙合適的產卵環境。
維持竹林鬱閉度,讓諸羅樹蛙更容易在竹子間移動。
定期灌溉或挖鑿水池,維持足夠的積水區域讓諸羅樹蛙繁殖,讓蝌蚪長成小青蛙。
調整竹林翻新頻率或方式,降低干擾頻度或留下部分竹林作為諸羅樹蛙們的避難所。
111年首年度推動「諸羅樹蛙友善棲地標章」的認證,便有12位農友取得標章。 112年再增加12位,截至112年,共有24位農友取得「諸羅樹蛙友善棲地標章」。

維持林下落葉層

維持竹林鬱閉度

定期灌溉或挖鑿水池
過去報到、找雨鞋、借裝備全賴工作人員協助,耗力費時;現今報到程序一目了然,訪客可自助量好鞋板領取雨鞋,效率高。



過去解說員、工作人員與遊客難以識別;今日有整齊劃一、帥氣的制服!


過去喝鮮甜筍子湯,雖然棒,但少了點創意;今日涼筍串,想吃甚麼口味自己挑,增添樂趣!


過去以室內投影做解說,上課感太重,進化為小解說版進行解說,拉近與遊客的距離,也增添輕鬆氛圍!






過去活動少了趣味,現今多了聽音辨位遊戲,讓遊客體驗找蛙,找到還有小禮物喔! 遊戲除了讓大家熟悉諸羅樹蛙獨特的叫聲,也提醒竹林裡應由解說員統一找蛙,勿擅自打光尋蛙,降低對樹蛙的干擾。




夜觀諸羅樹蛙活動發展至今第6年,我們還是一直在調整、進步喔 !


大久野島,世界知名的兔子島,還沒準備好,突然就紅了,導致這裡變成一個禁止餵食,而來自全世界的遊客(包含日本遊客)都來島上餵兔子的曖昧不明的窘境。
大久野島過去是個毒氣試驗島,在以史蹟為觀光題材時期,遊客不多,但2015年後,因為國際遊客分享了在島上被大群兔子追著跑的畫面,島上的觀光型態瞬間有了重大改變,被兔子吸引,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是為了餵兔子而來的。
可是,這裡是屬於瀨戶內海國立公園,國家公園裡是不能擅自餵食兔子的,更何況這裡的兔子還是屬於外來種,因為還沒準備好就紅了,造成管理上不能餵食,而實際上大量遊客都在餵食的窘境,也因此,島上並沒有販售餵食兔子的糧食,想餵食兔子,僅能在前往兔子島前的碼頭買得到,夠特別吧。
以這樣的例子而言,還沒準備好就紅了的生態旅遊並非好事,唯有把規則建立好,做好萬全準備,再開放對野生動物而言才有保障。

資料來源: 山田文雄 (2020). 大久野島野生化アナウサギプレゼンファイル – 2. 環境省中国四国地方環境事務所。

只公布在前往兔子島船上的賞兔守則
